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- 菌类文化 - 山间寻松茸二 菌类文化
山间寻松茸二
2024-10-21 【菌类文化】 0人已围观
简介雨后“捡松茸” 甘孜地处川藏交界处,生活的居民多是藏族人。巫肖雄上山寻松茸通常是跟着当地一位40多岁的藏族妇女卓玛。卓玛通常装备很简单,带着一只竹篓就出门了。一双老式的解放鞋足以让她应对崎岖而泥泞的山路。 由于近年来松茸的需求越来越大,近处的山上剩下的松茸越来越少,人们就只能去更远处的山林。从卓玛家出发到远处的山,需要骑摩托车行驶近两个小时。摩托车可以开到小半山腰。接下来
雨后“捡松茸” 甘孜地处川藏交界处,生活的居民多是藏族人。巫肖雄上山寻松茸通常是跟着当地一位40多岁的藏族妇女卓玛。卓玛通常装备很简单,带着一只竹篓就出门了。一双老式的解放鞋足以让她应对崎岖而泥泞的山路。 由于近年来松茸的需求越来越大,近处的山上剩下的松茸越来越少,人们就只能去更远处的山林。从卓玛家出发到远处的山,需要骑摩托车行驶近两个小时。摩托车可以开到小半山腰。接下来,他们就要靠双脚走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找松茸。山体很陡,大部分地方至少有30度的坡度。由于刚下完雨,路上湿滑,每块石头也都长着厚厚的苔藓,每一步都可能滑倒。加之高原反应,巫肖雄需要走走停停。而对卓玛来说,她早已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下行进。 他们的目标先是找到松林带,因为松茸都是长在松树下的。不过并不是每棵松树下都会有松茸,也要碰运气。山上除了石头和树木,便是厚厚的落叶,基本看不到泥土。如果脚下感知到硬硬的一片,便可能是生长了东西。这也是找松茸的一个方法。几经搜寻,他们在一片松树下找到了松茸。 高山上的松茸通常是有一半露在地表,一半扎在土下。小小的菌盖、粗大的菌柄,外表沾满黑黢黢的泥土。卓玛抓住菌柄,直接一根根拔出来。由于下过雨,土已经很松软,轻轻一提,整根松茸就出来了。因此过程并不费力,当地人形象地形容为“捡松茸”。 山上也经常看到些菌盖已经开裂的松茸,这在当地被叫做“老茸”。松茸最有营养的部分在菌盖里,因为那是生长孢子的地方。如果菌盖开裂,便代表孢子已经散播出去,营养也就流失了。如果松茸长出来六七天没人采,菌盖就会开裂。老茸卖不了什么钱,采下来只能留作自己家的下锅菜。 下午一点,巫肖雄和卓玛开始准备下山了。高原上紫外线强烈,人们通常都会赶在两点前下山,以防晒伤。下山的过程不仅道路艰难,而且满载的松茸加大了负重。待赶回家,已是三点多。(邱妍)